金融机构抢占绿色赛道
金融机构抢占绿色赛道(主题)
今年以来,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3月份,全国首笔“碳减排挂钩”风电并购贷款8100万元成功投放,专项用于江西省高速电建新能源公司并购风电项目;5月份,全国首单5亿元绿色定向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用于北京市一家公司承接的清洁能源发电项目……
(资料图)
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绿色金融市场规模迅猛增长。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均居全球前列。
业务迎来蓬勃发展
伴随着我国“双碳”工作推进,绿色金融逐渐成为金融机构竞逐的重要赛道。专家认为,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金融业深刻变革,绿色金融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相关创新产品和业务正在成为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的新战略支点。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百万亿元级投资,绝大部分需要以市场化方式引领社会资本。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新能源产业需要大量金融资金支持,而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优化绿色金融供给,强化产业经济规模效应。
目前,银行在绿色金融发展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年报显示,6家国有大行中,绿色信贷规模排名前三的均超过2万亿元,工商银行绿色信贷规模接近4万亿元,位列第一。
我国在2021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发行国。今年6月9日,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与中国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中债研发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2022》显示,去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市场,被纳入CBI绿色债券数据库的中国绿色债券达854亿美元,规模引领全球。
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较为完备的政策支撑体系,增强了金融机构锚定绿色金融的信心。中金公司近日发布的研报提到,当前绿色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之一,是促进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2022年,我国绿色投资规模达2.6万亿元,未来5年可能累计增加16.3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日表示,目前,我国已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激励机制尚待完善
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绿色金融已成为各银行重要的业务引擎。
“绿色金融为银行特色经营开辟了新赛道。发展绿色金融有助于推动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培育新业务增长点,提高业务可持续经营能力。”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表示。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指出,尽管不少金融企业作出了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承诺,但由于绝大多数金融机构都是“金融中介”,实际上是用其他人的钱进行投资、贷款,或者是开发其他金融理财产品。在利益最大化的导向之下,发展绿色业务动力不足。
从这一角度来说,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非常关键。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进一步扩大了绿色金融考核业务范围,将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同时纳入定量考核指标,定性指标中更加注重考核机构绿色金融制度建设及实施情况;同时,扩大参评银行范围,将城商行纳入考核范围。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此前发布的《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激励约束与相关金融风险防范》报告提到,在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基础上,我国已初步形成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综合评价体系。报告认为,未来还需进一步细化数据标准和要求,提升数据信息质量;考虑增设绿色融资成本和绿色运营指标,规范存增量绿色债券的碳信息披露,加快推动金融机构投融资碳排放核算;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拓展评价结果应用场景等。
由于绿色金融相关投资具有周期长、回报确定性较弱的特点,为确保业务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要建立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统一的市场化激励机制。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马文杰建议,一是依靠财政、金融政策激励,比如可将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表现挂钩;二是做好投资者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各方需加强协调
绿色金融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亟需各方加强协调,不断完善政策标准体系。
平安银行联合平安证券发布的《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白皮书(2023)》显示,目前全球碳市场建设仍以各个国家或区域为主,交易规则和市场价格存在不小差异。
我国绿色金融标准建设快速起步,取得了诸多进展。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证监会联合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实现了境内市场绿色债券认定标准的统一。去年,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进一步统一了不同绿色债券品种应遵循的原则,特别是明确了募资投向必须100%用于绿色项目。
专家表示,推进绿色金融发展不仅涉及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与财政、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也密切相关。此外,还离不开央地协调。因此,金融在推动产业转型与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产业、财政税收等政策,确保协调统一。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认为,在推动绿色发展过程中,我国面临不少现实问题。比如,对钢铁、煤电等高碳行业来说,即使企业有很强的转型意愿和目标,也未必能够得到金融支持。
“相关部门应考虑推出专门支持转型金融的政策工具,用较低成本支持符合标准的转型金融活动。”马骏建议,要让更多的金融机构拥有绿色发展的动力,监管部门也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来督促金融机构落实。(记者 陆 敏)
标签: